(一)褐家鼠
褐家鼠是鼠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家栖鼠。体粗壮结实,尾长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还多,被毛稀疏,环状鳞清晰可见。头小吻短,耳短小而厚,向前翻不到眼,后足较粗大。
褐家鼠雌鼠乳头6对,腹部1对,鼠蹊部3对。体背毛多数呈棕褐色或灰褐色,毛基深灰色,毛尖染棕色,头部和背中央毛色较深,并杂的部份全黑色的长毛。体侧毛色略浅,腹面毛基部深灰色,毛尖浅灰,略染污黄色。尾部具的鳞状环节,幼鼠毛色较深,为黑褐色,比较细软,体毛因年龄、栖息环境而异。
头骨粗大眶上嵴发达,与颞嵴相连向后伸延至鳞骨,左右两侧颞嵴近于平行。间顶骨宽度几乎与左右顶骨宽度相等,这是区别褐家鼠的明显特征之一。上臼齿具有三纵列齿突,齿列长7~8mm,第一、二上臼齿之后不具发达的齿突,臼齿的咀嚼面呈三横嵴。
(二)黄胸鼠
黄胸鼠是鼠科中体型较大的鼠,体型与褐家鼠相似,体躯细长,尾比褐家鼠的细而长,超过体长。体长130~150mm,体重75~200g,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。耳长而薄,向前拉能盖住眼部。后足细长,长于30mm。 雌性乳头5对,胸部2对,腹部3对。体背棕褐色,并杂有黑色,毛基深灰色。前足背中央有一明显的暗灰褐色斑,是鉴别黄胸鼠,特别是在南方与黄毛鼠相区别的重要形态特征。尾部鳞片发达,呈环状,细毛较长。
头骨比褐家鼠的较小,吻部较短,门齿孔较大,鼻骨较长,眶上嵴发达。第一上臼齿齿冠前缘有一条带状的隆起,臼齿咀嚼面有三横嵴,第二上臼齿和第三上臼齿咀嚼面第一列横嵴退化,仅余一个内侧齿突,第二和三横嵴在第二上臼齿沿明显,第三上臼齿则已愈合,呈“C”形。
(三)小家鼠
小家鼠体形小,体长60~100mm,尾长短于体长或等体长,体重9~20g。头较小,吻短,耳园形,约11~14mm,明显地露出毛被外。四肢细弱,后足较短,仅略大于耳长,不足19mm。
雌鼠乳头5 对。毛色随季节、环境变异较大。体背毛呈棕灰,灰褐或暗褐色,毛基部黑色,腹面白色、灰白色或白黄色;尾两色,背面较深,为暗褐色,腹面稍浅,呈沙黄色,四足背面呈暗褐色或污白色。
头骨略细长,吻部短,脑颅低平,额骨微向上拱。门齿孔较长,其后缘超过第一上臼齿前缘的联接线。无眶上脊和颞脊。听咆小,且较扁平。上颌门齿的后缘有一极明显的缺刻,为其分类鉴定的主要特征。上颌门齿咀嚼面具三纵列丘状齿突,第一臼齿甚大,其齿冠长约等于第二与第三上臼齿齿冠之和。
二、鼠的危害
鼠种 | 传染疾病 | 滋生环境 |
小家鼠 | 流行性出血热 | 仓库、厨房、 |
褐家鼠 | 黑热病、森林脑炎等 | 下水道 |
黄胸鼠 | 地方性斑疹伤寒 | 地板下、 |
◆我国鼠类有黄胸鼠、褐家鼠、小家鼠,鼠能携带多种细菌,鼠还会咬坏家具、衣物、书籍、损坏建筑物、咬断电线造成停电、火灾等在“四害”中危害最为严重 。鼠类一般早春繁殖,春末夏初形成第一个高峰,夏末秋初又有大量雌体繁殖,形成第二高峰 |
三、灭鼠技术方案
三、灭鼠技术方案
灭鼠分为以下四个方案:
1、化学灭鼠法:又称药物灭鼠法,是应用最广、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。药物灭鼠又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。作为灭鼠所用的肠道灭鼠药,主要是有机化合物,其次是无机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。胃肠道灭鼠药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,不会拒食,毒力适当。由它为主制成各种毒饵,效果好,用法简便,用量大。其次是毒水、毒粉、毒胶、毒沫等。熏蒸灭鼠,如磷化铝、氯化苦可用于仓库、轮船熏蒸灭鼠。
2、物理学灭鼠法:又称器械灭鼠法,应用较久,应用方式也较多。它不仅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,如鼠夹、鼠笼,也包括压、卡、关、夹、翻、灌、挖、粘和枪击等。物理学灭鼠也讲究一定的的科学技术,如安放鼠笼(夹)要放在鼠洞口,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,有时用些伪装,可以提高捕杀率;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,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。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“新物反应”,二或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。
3、生态学灭鼠: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,包括防鼠建筑、断绝鼠粮、农田改造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、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,也就是控制、改造、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,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。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。
4、环境灭鼠:老鼠需要水、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,才能生存和繁殖。因此,创造一个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,就能使一个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,并能使灭鼠成果容易得到巩固。所以我们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、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、随意堆放的物品, 断绝老鼠的食物: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,还包括饲料、垃圾、食品行业的下脚料、粪便等,这些东西要存放在加盖的而且没有缝隙的容器内,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,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。
※ 灭鼠的国家标准
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,鼠迹不超过5处。